為什麼有些人可以不管哲學的問題,日子一天一天的過下去?有些人卻會一直去思考哲學的問題,思考不出來結果就不能安心的活著?

 

為什麼要思考哲學問題,那些看似無用的問題,真的帶給我們怎麼樣的好處或是便利嗎?

 

就我得到的資訊表示有20%的人會去思考這些哲學問題,另80%的人會務實的活在自身的需要之中。哲學家似乎高人一等的脫離人自身的觀點,改用另一個主觀的觀點來提出一個又一個千年難解的問題: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然 而大部份的人並不需要去成為哲學家,就擁有各自的解答了。為了家人而活著,活著是種責任;為了享樂而活著,活著是種感官刺激;為了怕死而活著,活著是種無 奈;為了愛而活著,活著是種浪漫……,許多的答案,許多不同的人生觀,然而強者我朋友,找不到他的答案?引發了我的一個問題,人為什麼會有哲學思想上的需 求?這在演化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這些擁有哲學思想的人,為什麼能通過天擇使其基因留傳到今日?這些思考哲學問題的人有什麼優勢?比較20%的人與80%的人,這些喜歡深入思考意義問題的人似乎比較喜歡把目光放在長遠的未來,不若那些務實的人專注在此時此刻。

 

演化的順序我猜是先有本能再有情緒,最終有了意識,而三者表現的方式雖然不同,但必然是系出同源。當本能不足以求生存時,生物演化出情緒,讓本能的反應放大,而又再不足以求生存時,演化出意識,比起其他兩者,意識能看到全面的情況設法得到更好的求生方式。

 

然 而過度演化的意識也起了煩惱,一個更全面性的思考提出了「人為什麼要活著?」的問題。人站在客觀第三者的角度來看自己,忽然間發現自己乃至於全人類的生活 方式是沒有目的的。少部份的人不再滿足五官上的需求,雖然這些人也會感受到食物的美味、音樂的美妙、性愛的美好,但那個問題還是困擾著他們,生命的意義是 什麼?(其實也可能是身體上的不滿足,例如追求不到異性伴侶,才會思考這些問題。)

 

最終他們還是會找到自己的答案,而且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太相同。有時這些人還很羨慕那些不會為此煩惱的人們。

 

  為此,我提出一個答案,我自己的答案--沒有意義。

 

  人活著只是本能般的活著,我們的身體與意識都是基因的載體,依著基因的指令,對情況做出反應,整個世界像是個賽局,我們只是程式中的一部份,相互競爭到最後,看看哪一組基因會獲勝而已。

 

  也許會有人問我:「如果是沒有意義的,那你為什麼不去死?」,我想我會如此回答:「因為基因在我的本能中設定了怕死的特性。」。在我找出我想要的東西之前, 這是很重要的原因讓我沒有去死,現在我有想要追求的事物,既然人生是沒有意義的,我想不顧一切的追求我想要的事物,即使失敗了不怕,失去繁衍的機會也沒關 係,我最怕的是,這輩子沒有去嚐試。

 

  人究境是為了什麼而活,我不知道,但我主觀的認知是,只有在追求我喜愛的事物時,我才感受到我活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冷色鉛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