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人工智慧的演化」,之所以要寫一個讀「前」感,是因為我看到該書封面上的介紹時,心頭震了一下,我跟該書作者有相同見解,這是我研究果蠅大腦時出現的想法(約在2010年左右),而今在書封面上看到時,訝異的是,原來我的想法別人早就想到了(該書出版於2001年)。該不會關於這部份的所有想法,都早就被別人想走了?我決定寫一個讀前感想,看看我自己思考的部份是否有創新之處,又或是脫離不了這本書的討論。(其實我看了該書的前言之一小段,驚覺了一件事,此作者的思考觀點跟我很像,但我不想被說我食人牙慧,所以先寫下自己的想法,若真的書中重疊性很高,那我就說我們是英雄所見略同!)

 

基本知識部份:

 

  腦細胞在腦殼中相互連結,並經由軸突與樹突傳遞化學訊號,激發或抑制彼此。

 

我的想法(這些想法在我的小說中有提到過):

 

  1,模彷某人大腦的連結,不論是以電子元件或是程式或是純機構性的方式,我認為就等於複製了該人的思想與記憶了。

 

  2,思考的形式並不是只限生物的方式,電腦也可以說是在思考,宇宙中的星系、樹木、大地、網路、人際關係、生態鏈都是。

 

  3,如果要有個思考的定義,我選擇如此說,思考即「網絡」關係的改變,並有一個可解讀的觀察者,而觀察者亦可為網絡自身。我再次強調,是網絡的改變,而不是網絡裡面各別一個單元的變化。

 

  這些想法……老實說很驚世駭俗,但我越來越認為它是對的。詳細解釋等我這一、兩天寫出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冷色鉛筆 的頭像
    冷色鉛筆

    冷色鉛筆

    冷色鉛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