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標題寫原文書和中文書,不過實際上我看得原文書不多,取樣太少,所以只能算是我主觀的見解。那為什麼會寫這一篇呢?那是因為我發現我讀中文書看不懂,但讀原文書卻能看得懂。奇怪的是,中文才是我最習慣的語言啊!

在中文裡有一個詞叫「若且惟若」,雖然我知道它的意思,但每次看到詞總是會卡卡的,影響我讀書的流暢度,因為這是一個在生活中幾乎不會用到的形容詞。但而我在看原文時,卻很容易可以理解它的意思,因為原文是寫作 if and only if 。發現這兩者的差別了嗎?中文的用詞是不是看起來比較高深?而原文是不是看起來看沒程度?原來,我就是適合這種沒有程度的寫法啊。

量子力學的書籍很多,雖然我試著從中文入手,但中文的遣詞用字實在是不平易近人,但我在看 Griffiths 的量子力學時,卻沒有這個困擾,因為他把讀者當成幼幼班在帶,用最簡單的例子,一步一步的建構概念。照著書上的方式去學,就算沒有看懂,也至少能學會最簡單例子的處理方法。而 Sakurai 的量子力學我只看第一章,是非常有意思的從偏振光開始說明,這好像跟狄拉克的量子力學相同,我不確定算不算寫得簡單,因為我早有偏振光的背景知識,如果沒有的人,是否也能看懂?我不確定。再來是 Shankar 的量子力學,寫的方式也是很容易理解,由淺入深。困難的地方就真的是英文了,因為他英文太好,會用一些俚語,或是一個句子說得很長,在缺少英語系文化背景的人眼中,這可能有點難度。

微分幾何的書我只看一點點,是 Richard L. Faber 所寫的,英文用詞不難,至少在我所看到的部份來說,也是把讀者當幼幼班來教。

我想大概可以總結寫一本教科書的基本原則吧!

1,用簡單的語言,不要故作高深;(簡單的語言不等於說廢話)

2,把讀者當成幼幼班來帶領,不要跳步驟;

3,多用簡單可見的例子來說明或類比;

4,用適合的圖來說明概念。(不要加漫畫人物,看似豐富圖文,實則擾亂專注力)

我個人這麼想的,能留傳下來的書,內容不會是故意炫耀自己程度,而是盡量寫得簡單且清楚的書,當然不是所有教科書都達到這個要求,但如果有更接近這個目標的書出現,我想便會將其取而代之了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原文書
    全站熱搜

    冷色鉛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